阿里納稅超百億,“國家企業”已見雛形自媒體
4月20日,浙江省委副書記、省長李強在阿里巴巴集團調研,并出席省政府與阿里巴巴集團戰略合作年度會議。會上,李強省長高度肯定阿里巴巴在納稅等方面的貢獻,稱贊阿里巴巴“平均每天納稅3000多萬,對浙江貢獻巨大”。浙江省國稅局、省地稅局還在現場授予了阿里巴巴旗下7家企業A級納稅信用等級證書。這個數據其實不是什么新鮮數據,2月份阿里曾對外公布過,只是當時沒引起這么大影響力,經過省長口里說出來,顯然更具有解讀意義了。
單從浙江省來說,阿里的貢獻是巨大的。一方面是高額納稅給省財政帶來的有力補充,另一方面,阿里作為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公司,對促進浙江省內就業問題、推動經濟轉型升級都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。
而從國家層面來說,阿里的高額納稅,意義則不僅僅局限在納稅本身。
首先,互聯網行業作為高科技行業,從國家到地區都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,給予互聯網行業、高科技行業公司進行稅收減免,本意是為了扶持這個行業,而很多公司則鉆政策空子,打著互聯網公司的名義避稅。甚至有些企業,自己不納稅就算了,反而時不時的抨擊競爭對手不納稅。而阿里不但不這么做,反而是足額納稅,這給其他互聯網公司樹立了一個榜樣,這對普及納稅意識是一個很好的推動。
另外,根據國家稅務總局公布的數據,2014年全年全國稅務部門共組織稅務收入103768億元,比上年增長8.8%,在近20年中屬于低位增長。這體現出國家經濟在外部形勢變化、內部轉變增長方式的背景下出現回落,影響整體稅收增速。而2012年阿里納稅39億元,2013年納稅70億元,2014年納稅109億元,在國民經濟大環境面臨壓力的情況下,阿里仍然實現了納稅額大幅度增長。這說明,以電子商務為代表的新經濟正在成為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新引擎。
對于阿里巴巴來說,如此規模的納稅,也顯示出其極強的營收能力。
根據2014財報,阿里營收708億,較2013年增長44%,凈利潤269.94億元人民幣,較2013年增長22.37%。從凈利潤率指標看,2014年第四季度,阿里凈利潤率為44%,2014全年凈利潤率為43.8%。阿里也被稱為中國最賺錢的互聯網公司,其盈利能力不僅超過國內傳統互聯網巨頭百度和騰訊,在國際市場也是屈指可數。
阿里能成為國內互聯網行業納稅最大戶,不僅僅是因為它是最大最賺錢的互聯網公司,更與馬云的個人情懷有關。
實話說,在國內當前的營商環境下,愿不愿意納稅可能比有沒有納稅能力更重要。有些人就是可以想盡各種辦法不繳稅,但馬云不會。他是一個有情懷的企業家。
馬云在創立阿里巴巴時曾許下三個愿景,他要帶領阿里實現三個跨越:每天收入一百萬,每天盈利一百萬,每天納稅一百萬。這跟一般企業家不同,換成其他人可能會說要實現收入一百萬、盈利一百萬,但不會想到說納稅一百萬。這是馬云與其他企業家的不同之處。
另外,去年,馬云在杭州市與阿里巴巴集團戰略合作聯席會議上表示,阿里巴巴要做中國的“國家企業”。當時他這么說的:我們不是普通的民營企業,也不是國有企業,我們把自己定位成中國的“國家企業”。
今天再來看這句話,馬云的情懷是真金白銀,他創辦的阿里巴巴或許已經離他心目中的國家企業不遠了。
1.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,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;2.砍柴網的原創文章,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"來源:砍柴網",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;3.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。